世界看热讯:“信”成为2023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
活动现场展示2023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书画作品。李丹萍/摄
03:3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2023年的“一带一路”,你会选择哪个字?5月22日上午,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在陕西汉中共同主办,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协办的2023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宣布,“信”字为2023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。记者在中国青年报“温暖一平方”直播间对活动主办方进行了采访。
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表示,汉字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,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、读懂中国的一个窗口。要继续创新开展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发布等特色活动,用汉字构筑起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,不断增进中华文化的认同感,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、影响力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、博导黄天树对“信”字进行了解读:“《说文解字》中,‘信,诚也。’本义为言语真实,引申指诚实,不欺,信用。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,真实可靠、守信用是基础。”他表示,“一带一路”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,一条合作共赢之路,一条文明互鉴之路,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更需要诚实守信,相互信任,增强信心”。
2023年适逢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,选择在汉中举办本届发布活动,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。“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孕育了古丝绸之路文明,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。”政协陕西省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魏增军说,在汉中举办发布活动,是以汉字文化和汉风古韵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,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,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。
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,北依秦岭,南屏巴山,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。2000多年前,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,开拓了丝绸之路,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留下华美篇章,而张骞正是汉中郡城固人;东汉时期,受封汉中洋县“龙亭侯”的“纸圣”蔡伦也是在这里发现了造纸的合适材料——构树皮,他不断改良造纸技术,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;而在汉中褒斜道,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百余处摩崖石刻,尤以“石门十三品”著称,这是“书”和“刻”两者的艺术结晶,是汉字演变演化活的“博物馆”,更是名副其实的“国之瑰宝”。
当汉中独特的地理环境、生态环境、人文环境,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相遇,擦出了绚丽的“火花”。
“汉中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枢纽。”汉中市委常委、市委宣传部部长屈占权介绍,陕西通向西亚、南亚、中亚的人字形走廊通过汉中连在一起,涵盖中国西部12省和中亚、西亚加中南半岛,重要的贸易区共覆盖9亿人口。他表示,在这里举办年度汉字发布活动,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际人文交流的融合、合作、开放、包容的理念。
汉中市委书记张烨说,汉中市将以此次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为契机,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,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胜势,在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大格局中贡献更多力量。
截至今年,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,为弘扬汉字文化、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、促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文明互鉴发挥了积极作用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传播效果。
据活动主办方介绍,选出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并不简单,既要能够民心相通,又要契合“一带一路”发展的现状和美好祝愿。2021年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为“互”,本意是指一种绞绳子的工具,引申为交错,观字形,似两手相握;2022年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“通”,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核,意在传承“丝路精神”。
今年4月20日,2023“一带一路”年度候选汉字正式揭晓。经过前期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推荐,结合媒体发布的征集信息反馈结果,联、拓、益、信、长、开、建、成、凿等9个汉字脱颖而出。而后,主办方收集公众对候选汉字的评价反馈,对不同媒体平台推送的浏览、评论、投票、点赞等进行量化统计,为发布2023“一带一路”年度汉字提供参考,最终组织专家评选出一个年度汉字。
“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播方面是非常重要的。”黄天树表示,汉字既使用意符也使用音符,“汉字结构中的意符,就是我们一般用的部首,常常使用日月、山水、草木、牛羊等稳定性强的事物,变化较少;而音符没过几百年甚至到了几百里外的另一个地方就变了。”他认为,在汉字变与不变相互制约,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传播。一个汉字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,当它和主题、核心、关键词、空间和场景呼应起来时,就会有说不完的故事。他希望通过文化交流和文明共建,来传播丝路精神,讲好中国故事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来源:中国青年报
(来源:中国青年报)
标签: